4ڵλã>首页 -> ļ -> һ߷
小腿皮动脉密度及其方向性的X线观察
马福顺 杨果凡 孟庆延
[ :马福顺 | Դ:原创| ʱ:2011-10-20 17:44:19 |  ѡֺ: С
Tags小腿皮动脉,血管密度,血管方向性,血管吻合

【摘要】

应用新鲜成人尸体小腿10侧,用X线血管造影的方法,对小腿深筋膜以浅的小动脉血管的密度、方向和吻合进行了研究。发现皮肤和浅筋膜层中纵行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横行者。纵行血管密度以浅筋膜层为高,横行血管密度两层比较差别不明显。各层中分区血管密度的比较说明,不论何种走向的血管,其密度可因部位而异。不同层次、不同部位、不同方向的血管吻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别。血管密度高的部位血管吻合也相应丰富。为小腿轴型皮瓣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腿  皮动脉  血管密度  血管方向性  血管吻合

皮肤血管的分布对皮瓣设计有重要意义。小腿皮肤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在这一部位切取皮瓣时,更应全面了解局部血管情况。Cormack等在研究了血管分支数目和方向性后指出,小腿深筋膜水平的血管大多数有明显的方向性,其方向与肢体纵轴一致。但其研究未涉及小腿深筋膜以浅的不同层次、不同部位小动脉血管的疏密、方向和吻合情况。我们试图通过X线血管造影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描述,并为小腿皮瓣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材料和方法

我们应用经肝素抗凝处理的新鲜成人尸体小腿 10侧。为便于灌注,取材时将大腿同小腿一起取下。灌注时间在死亡后 12 小时内。经股动脉插管,用 50ml 注射器,以约10kPa 的压力注入含氧化铅30%的乳胶,至浅静脉内有灌注液轻度充盈。待灌注液凝固,紧贴深筋膜以浅将小腿浅筋膜及皮肤层分离下来。近端切口位于髌骨下缘环膝关节水平,远端切口位于经内,外踝尖的环形连接处,纵切口为胫骨前缘。福尔马林固定,X线照相。再将皮肤层和浅筋膜层细心分离,分别行X线照相。

自上到下将标本的X线照片分成宽度基本相同的上、中、下三部分,大致与小腿的上、中、下1/3相对应。由颈前向内、后、外再分成大小形状基本相等的纵行三部分,共计9个区。即:内上、后上、外上、内中、后中、外中、内下、后下、外下区。上、中、下和内、后、外各部分的水平和垂直平分线分别为横行和纵行测量线(图1)。各区中与上述测量线相交的血管数除以该区内测量线的的长度,得其血管密度。越过测量线未发出任何分支就和另一小血管吻合的血管为吻合血管,吻合血管数除以血管总数得该区的血管吻合率(图2)。统计学处理采用成对资料t检验方法。


Ⅰ内上区 Ⅱ后上区 Ⅲ外上区 Ⅳ内中区 Ⅴ后中区 Ⅵ外中区 Ⅶ内下区 Ⅷ后下区 Ⅸ外下区

图1 小腿血管造影标本分区(图中的断续双线)及测量线(图中的实现)示意图



 

A 血管密度计数血管  B 血管密度及吻合率计数血管  C 分支有吻合只计数密度  D 同一区与同一测量线多次相交只计数一次

图2 计数血管及吻合血管

结果:

一、血管密度
1、不同走向血管密度比较 血管X线造影所见如图3,4.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为两层中与小腿纵轴平行走向的纵向小血管密度均显著高于横行走向者。
2、各区之间血管密度比较 皮肤及深筋膜层中各区的血管密度平均值见表1~4,统计学处理结果示意图见图3,4。图中线条数模拟血管密度,同一部分内两区间的血管密度之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图中可以看出,皮肤层纵行血管以小腿外侧部分,尤其外中和外下区为高,横行血管以小腿上部为高。浅筋膜层纵行血管则以内侧部分,尤其内上区为高,横行血管也以内上区为最高。
3、各层间血管密度比较 总行血管密度,浅筋膜层显著高于皮肤层。横行血管密度,皮肤与浅筋膜层比较无显著差别。


图3 小腿各区纵行血管密度 1~3皮肤层,4~6浅筋膜层

图4 小腿各区横行血管密度 1~3皮肤层 4~6浅筋膜层

 二、血管吻合率
不论小腿的哪一层组织中都广泛的血管吻合,皮肤和浅筋膜层的吻合率分别是51.4%和55%。两层间及各层内不同分区间血管吻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别。

表一 皮肤层各区纵行血管密度


部位
内侧
后侧
外侧
平均

1.1959±0.4302 1.0530±0.7010 0.9993±0.6127 1.0828±0.4934
0.7602±0.4201 0.6651±0.3783 1.0663±0.6248 0.8305±0.4559
0.7109±0.5234 0.4985±0.4434 0.9064±0.8086 0.7047±0.5447
平均 0.8890±0.4005 0.7389±0.4996 0.9900±0.6302 0.8726

表二    浅筋膜层各区纵行血管密度


部位
内侧
后侧
外侧
平均

1.9210±0.9700 0.8665±0.4386 0.6838±0.1484 1.1571±0.4719
1.3163±0.7126 1.1183±0.4498 0.9961±0.5959 1.1436±0.4987
1.2801±0.9022 1.0059±0.5748 1.0878±0.5329 1.1246±0.6272
平均 1.5058±0.7564 0.9969±0.4686 0.9226±0.3825 1.1417

表三   皮肤层各区横行血管密度


部位
内侧
后侧
外侧
平均

0.8088±0.3342 0.7936±0.2797 1.0848±0.7077 0.8957±0.3865
0.5601±0.3921 0.5704±0.3393 0.6606±0.4443 0.5970±0.3657
0.5682±0.4259 0.5687±0.4233 0.6579±0.6352 0.5983±0.4581
平均 0.6457±0.3410 0.6442±0.3259 0.8011±0.5443 0.6970

表四    浅筋膜层各区横行血管密度


部位 内侧 后侧 外侧 平均

1.1422±0.5113 0.6498±0.1110 0.6779±0.2670 1.8233±0.2172
0.7519±0.3170 0.8464±0.2891 0.6375±0.1214 0.7453±0.2208
0.8057±0.4417 1.0655±0.5801 0.8654±0.5465 0.9092±0.4743
平均 0.8999±0.3881 0.8539±0.2755 0.7239±0.2281 0.8259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在哪一层组织中,纵行血管的密度明显高于横行者,与以往报道一致[1.2]。提示在小腿设计随意型皮瓣时,长轴与小腿长轴一致更有利于皮瓣的供血。而且由于小腿皮动脉主要来自其近端的主干血管,尽管蒂部位于远端的皮瓣可以通过血管吻合供血,但蒂部位于近端的皮瓣,其血流情况更与生理循环接近。

血管吻合率的分层及分区比较差别不显著,说明小腿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血管吻合率大致相同。因此,血管密度高的部位血管吻合也相应丰富。在将皮肤及浅筋膜层分离时,破坏了垂直走行于两层间的血管吻合,实验结果只反映皮肤和浅筋膜内不同部位水平走向血管的吻合情况。

小腿皮动脉及其吻合都有一定密度,增加皮瓣宽度会使更多的血管及血管吻合被包括在内,达到并联向远端输送血液的目的。并联血管越多,皮瓣远端的血循环越丰富,可以带动更多的远端组织成活。但这时血管口径及灌注压并不因并联血管的增多而增加,根据血液流变学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血管的血流量随血管长度的增加而减少。所以切取皮瓣时,虽然可以通过加宽皮瓣蒂部使其长度增加,但增加的范围是有限的。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腿皮动脉血管的密度及吻合血管数,可因部位不同而有显著差别。因此,可以设想在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皮瓣位于血管密度高的部位,其存活长度将会较大。按本文观察所示,小腿随意型皮瓣的设计,除长轴最好与小腿长轴一致外,还应考虑尽量使皮瓣位于小腿内侧部分。因为该部分的浅筋膜层内纵行血管相对比较密集,而且其口径比皮肤层者要大,供血能力强。

参考文献

1.Cormack GC, Lamberty MA. The blood supply of thigh skin.Plast Reconstr Surg,1985;75:342.
2.Ponten B. The fasciocutaneous flap: its use in soft tissue defects of the leg.Br J Plast Surg,1981;34:215.

本文发表于: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年9月第12卷第5期,第333-336页。

[һƪ]健侧眉皮下蒂皮瓣部分眉毛再造一例..
[һƪ]小腿的皮动脉及其吻合
文章
文章
文章